中國古代帶鈎帶扣與飾牌展今開幕展百精品
發佈時間 : 2024/08/02 19:48 阅读量:123
  • 分享至:

2ceb7bbb4dc433e6dd3fa9ae038f31b.jpg

       “小腰秀頸——中國古代帶鈎帶扣與飾牌展”今開幕

        (本報訊)由澳門書法篆刻協會主辦、興文雅會協辦的“小腰秀頸——中國古代帶鈎帶扣與飾牌展”即日起至本月13日假市政署畫廊舉行,展出精選自戰國至唐宋年間約七十五套共一百件精品,同期出版圖錄,為雙慶作獻禮。澳門書法篆刻協會會長蕭春源表示,舉辦是次展覽目的是讓大眾多所了解中國文物之美、之多樣性、之內涵豐富,探究古代人民創造的智慧,從而提高對文物的保護意識。

b2b182df51493a55369ecb97876d775.jpg

嘉賓主禮展覽開幕式

bf23e182252c429405ffc21dfb7cba8.jpg

“小腰秀頸——中國古代帶鈎帶扣與飾牌展”開幕式全體合照

       展覽開幕式今日舉行,中聯辦宣文部部長萬速成,澳門立法會副主席崔世昌,巿政署巿政管理委員會主席戴祖義,文化發展基金資助管理處處長歐陽凱明,澳門日報社長陸波,吉林大學考古學院教授、國家“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首席專家吳振武,西冷印社副社長孫慰祖,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董珊,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研究中心教授施謝捷,廣東南園鄰屋藝術館館長、參展收藏家代表黃耀忠,蕭春源出席主禮。

665f52189263282c8093fbca21394e7.jpg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教授、國家“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首席專家吳振武致辭

       吳振武致辭時表示,雖然傳世和出士的帶鉤、帶扣和飾牌為數眾多,也深受考古工作者、藝術史研究者、歷代收藏家和收藏機構的重視,但還是屬於“小眾”文物,普通民眾對此瞭解並不多。所以能在澳門舉辦這樣一個有關帶鉤文化的專題展,是非常有意義的。這對普通民眾瞭解古代的文化和文物,會有實質性的幫助。同時也在對外來遊客展示澳門人文之盛方面,極具象徵意義。

e31b3ee57555687557ed88022ac6452.jpg

澳門書法篆刻協會會長蕭春源致辭

      蕭春源致辭時表示,中國古代帶鈎帶扣飾牌物雖小,然集治鑄、雕刻工藝,實用和觀賞於一身,並充分體現了古代工匠們巧妙構思和技藝高超。該會希望通過舉辦精品展,讓大眾一開眼界,全面認識中國文物之美,以及其蘊含的多樣性及豐富的內涵,並推動大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視、傳承和研究盡點綿力。

嘉賓參觀展覽展品

      據介紹,中國古代帶鈎已知最早發現於良渚文化,距今約四千至五千年,流行普及使用始於春秋戰國和兩漢,用途主要用於鈎繫腰用的革帶或絲帶,並可鬆緊調節。經考古發掘出土證明,帶鈎更有用於佩劍、佩弩、佩器物和懸印之用。不僅實用,且是地位象徵,尤其是王侯貴族所用的帶鈎繁縟精細,華麗奪目,樣式豐富。

展覽展出精選自戰國至唐宋年間約七十五套共一百件精品

      帶鈎質料以銅為主流,另有金、玉、銀、鐵。骨、瑪瑙、水晶和琉璃則較少。另有些帶鈎如古璽印般兼具抑泥封檢之用,此類帶鈎多平實,始於戰國盛於秦漢。帶鈎使用至春秋中晚期,逐漸被更實用便利的帶扣所主導,沿用至今。帶扣分為環式、固舌牌式和活動舌牌式,前者應比後者早。帶扣的式樣非常繁複,為讓大眾容易理解,在名稱上因為腰帶的變化,將具有扣舌的稱為帶扣,沒有扣舌而呈長方形牌的稱為飾牌(隋唐以後將鑲在腰帶末端的圓頭矩形飾物稱之為鉈尾)。至兩晋開始帶具發生了革命式改孌,活動舌扣廣泛應用,而整條腰帶上鑲有方形或矩形片飾物,稱之為鈴或帶板。隋唐以後,腰帶扣逐漸完善,並有一套完整使用規定。

     展覽獲文化發展基金支持、市政署提供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