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路十年規劃公開諮詢 建“多網”交通優化出行
發佈時間 : 2022/05/27 01:50 阅读量:583
  • 分享至:

【焦點新聞】特區政府於5月24日至7月22日就《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2021-2030)》(下簡稱“交通運輸規劃”)展開公開諮詢。為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二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以及《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巿總體規劃(2020-2040)》等的規劃目標,特區政府開展了《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2021‐2030)》的工作,總結過去十年的政策措施成效及經驗,並在現狀問題分析及未來趨勢研判的基礎上,編制未來十年本澳的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為此,展開公開諮詢,提出未來陸路交通規劃的願景、策略和規劃方向。

特區政府開展多項交通基礎設施建設.png

特區政府開展多項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議員們提出自己的意見與建議.jpg

議員們紛紛提出自己的意見與建議

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交通事務局長林衍新、交通規劃處長蕭日鵬於5月23日下午三時到立法會向議員介紹規劃,新一個十年規劃更着重軌道交通與步行系統。提出大力發展軌道交通,二四年前將完成氹仔線延伸至媽閣站,二五年前完成石排灣線和橫琴線,爭取二八年完成東線工程,屆時澳門輕軌線網共約二十四公里。    

輕軌氹仔線建成通車.jpg

輕軌氹仔線建成通車

林衍新向議員介紹,未來十年交通總願景是陸路交通運輸系統朝着為居民及旅客提供更安全、綠色、高效、便捷和宜行的出行服務方向發展,支撐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促進實現城市發展目標。總策略則是在堅持貫徹“公交優先”的核心原則下,結合總體資源約束條件,推動陸路交通運輸系統再提升、再優化和再平衡。總思路是採取“兩個落實”,全面落實地面道路交通、軌道交通、步行交通三張網絡,全面落實規劃建設、運營管理及政策法規三方面。

陸路交通十年規劃內容包括增加步行通道,改善步行環境,令步行出行更加方便、快捷、舒適和有吸引力。計劃至2030年,本澳步行網絡密度將超過13公里/平方公里,其中已有計劃開展規劃與建設的步行通道及行人天橋約10公里,包括松山行人隧道、連接螺絲山公園至黑沙環公園的東北大馬路步行通道等;亦計劃開展沙梨頭北街行人天橋及路氹金光大道步行系統的研究,以及在新城A、B區及路氹填海區等區域建設形成完整的步行網絡。

另一方面,政府將推進澳氹第四條跨海大橋等建設工程,開展新城A區及B區連接通道、大潭山隧道等重要通道的規劃與建設;將研究在科學館與新城A區之間建跨海纜車,但不會作為主要交通工具,而是循旅遊景點方向發展;通過微小改造、道路整治優化、以及採用立體化交通、設置行車天橋等方式,對交通節點進行針對性優化,改善交通秩序,提升通行能力;並通過優化輕軌運營組織、動態調整巴士線路走向及班次、縮短巴士站與輕軌站之間的距離、完善輕軌站周邊步行網絡及環境等方式,加強軌道交通與其他出行方式的銜接。

融入區域交通方面,規劃提出至2025年輕軌橫琴線接入橫琴口岸,並與珠機城際便捷銜接,在橫琴深合區與國家高鐵網及珠海市城市軌道線網聯通,形成「多網」融合的門戶交通樞紐;此外亦會研究通過水上航線連接橫琴,提升出行方式多樣性,為橫琴深合區及澳門未來發展提供更便捷的交通服務。在完善口岸交通方面,將研究輕軌西線在關閘、青茂口岸設站,實現客流快速集散,近期亦將增加橫琴口岸、青茂口岸巴士線路或班次,遠期則將配合輕軌線路開通,調整巴士線路。

介紹完十年規劃後,議員們紛紛表達自己的建議與意見。

議員梁鴻細關注科學館與新城A區研建跨海纜車的使用安全性。林衍新表示,有關纜車是輔助性的交通工具,方便市民由新城A區出行至皇朝區,不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具體方案未有結論。

議員宋碧琪關注能否研究更多水上航線,如灣仔到港澳碼頭,或氹仔碼頭到灣仔或橫琴等?交通事務局局長林衍新稱,有關水上航線研究將密切配合海事及水務局,若開更多航線,要視乎口岸管理的實際情況,需要國家審批及配置人員等問題都要考慮。

宋碧琪亦關注發財巴問題。林衍新稱,發財巴最高峰時期分擔本澳公交四分之一的客量,調整需要整體考慮。

議員何潤生問及原定在舊大橋旁的第五條跨海通道是否擱置?羅立文表示,第五通道是否建設,“這一分鐘仍一半一半,未有結論,因為就連新城A區與B區的通道都很複雜。”

林衍新補充,第五通道距離西灣大橋不足一公里,倘若未來十年有第五通道,交通可能更集中在中區,未必是好事。